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膜电极催化剂层
我们深入探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中最核心、技术壁垒最高的部件——膜电极(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MEA) 的催化剂层(Catalyst Layer, CL)。
催化剂层是电化学反应发生的“场所”,直接决定了燃料电池的发电性能、启动速度、耐久性和大部分成本。
一、 催化剂层的作用与重要性
催化剂层附着在质子交换膜的两侧,分别是:
-
阳极催化剂层(Anode CL):负责氢气的氧化反应(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 HOR): 2H₂ → 4H⁺ + 4e⁻
-
阴极催化剂层(Cathode CL):负责氧气的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 O₂ + 4H⁺ + 4e⁻ → 2H₂O
核心作用:
-
催化反应:为HOR和ORR提供高效、稳定的反应位点,大幅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
传导电子:催化剂本身是导电的,确保反应产生的电子能顺利导出到气体扩散层和双极板。
-
传导质子:依靠混合的离聚物(Nafion离子胶)形成质子传输通道,保证H⁺能顺利抵达或离开反应位点。
-
传输物质:其多孔结构必须允许反应气体(H₂, O₂)高效扩散到反应位点,并允许生成的水顺利排出。
“三相传质”界面:一个理想的催化剂层必须完美平衡气相(反应气体)、液相(水/质子)、固相(电子/催化剂)的传输,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会导致性能下降。
二、 催化剂层的组成
催化剂层是一种由多种纳米材料组成的精密薄层(通常厚度在5~20微米),其主要成分包括:
1. 电催化剂(Electrocatalyst)
-
材料:目前铂(Pt)基催化剂是唯一能在车用燃料电池苛刻条件下同时满足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材料。
-
形态:
– 铂碳催化剂(Pt/C):最常见的形式,将2-5纳米的铂纳米颗粒分散到高比表面积的碳载体(如Vulcan XC-72碳黑)上。这极大地提高了铂的利用率,降低了用量。
– 合金催化剂:使用铂与钴(Pt-Co)、镍(Pt-Ni)等过渡金属的合金纳米颗粒,可以改变铂的电子结构,显著提高ORR的固有活性和稳定性。
-
挑战:铂是贵金属,成本高昂,且对一氧化碳(CO)等杂质敏感易中毒。降低铂用量和开发非贵金属(PGM-free)催化剂是核心研究方向。
2. 离聚物(Ionomer)
-
材料:通常是全氟磺酸(PFSA)树脂(如Nafion)的分散液,与质子交换膜材料相同。
-
作用:
– 在催化剂颗粒周围形成质子传导网络,将H⁺输送到每一个反应位点。
– 作为粘结剂,将催化剂颗粒粘结在一起并附着于基底上。
-
关键参数:离聚物/碳(I/C)比例。比例过低,质子传输阻力大;比例过高,会覆盖活性位点并阻塞孔隙,阻碍气体传输。寻找最佳I/C比是配方优化的核心。
3. 载体(Support)
-
材料:通常是碳材料,如乙炔黑、Ketjenblack等。
-
作用:
– 提供高比表面积,用于锚定和分散铂纳米颗粒,防止其团聚。
– 构成电子传导的骨架网络。
-
挑战:碳载体在燃料电池高电位下会发生腐蚀,导致铂纳米颗粒脱落失活。开发更稳定的新型载体(如石墨烯、碳纳米管、掺杂碳、金属氧化物等)是提高耐久性的重点。
4. 孔隙(Pores)
-
作用:孔隙不是一种材料,而是由上述材料堆叠形成的微观结构。它们构成了反应气体和液态水传输的通道。
-
要求:需要具有适宜的多级孔道结构,既有微孔提供巨大比表面积,也有大孔便于水的快速排出。
三、 催化剂层的制备工艺
制备均匀、超薄且结构优化的催化剂层是制造过程中的巨大挑战。主流工艺如下:
1. 浆料制备
将精确称量的铂碳催化剂、离聚物溶液、溶剂(如水/醇混合液)混合,通过球磨、超声分散、高速搅拌等方式,制备成均匀、稳定、具有特定流变特性的催化剂浆料。
2. 涂布(Deposition)
将浆料沉积到基底上。基底可以是质子交换膜(直接涂布法,CCM)或气体扩散层(GDL)(间接涂布法,GDE)。CCM法是当前的主流。
-
超声喷涂(Ultrasonic Spraying):
– 原理:利用超声波能量将浆料雾化成极其细微且均匀的液滴,然后用载气将其喷涂到基底上。
– 优点:涂层均匀性极佳、浆料利用率高(>95%)、可精确控制载量、适合制备超薄层。
– 应用:最适合实验室研发和小批量生产,是研究高性能催化剂层的主流方法。
-
狭缝涂布(Slot-Die Coating):
– 原理:浆料由泵送入一个精密狭缝模头,通过压力在模头唇口形成一层均匀的液膜,然后涂布到连续移动的基底上。
– 优点:涂布速度快、厚度均匀一致、无雾滴飞溅(材料利用率高)。
– 应用:最适合大规模连续化生产,是产业化首选技术。
-
其他技术:丝网印刷(Screen Printing)、刮刀涂布(Doctor Blading)等也有应用,但在均匀性和效率上不如前两者。
3. 干燥(Drying)与热压(Hot-Pressing)
-
干燥:涂布后需要经过精确控温的干燥流程,去除溶剂,使离聚物形成稳定的质子传导网络。
-
热压(针对CCM法):将涂有催化剂层的质子交换膜与两侧的气体扩散层(GDL)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压合在一起,形成膜电极(MEA)。这一步至关重要,能减少各层之间的接触电阻,确保良好的“三相传质”界面。
四、 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
降低铂载量:从0.4 mgPt/cm²降至0.1 mgPt/cm²甚至更低,通过设计核壳结构、纳米框架结构等高效催化剂来实现。
提高耐久性:解决铂溶解/团聚、碳载体腐蚀等问题,开发高稳定性催化剂和载体。
优化三相界面:通过先进的制备工艺(如超声喷涂)和材料设计,构建更合理的孔道结构和离聚物分布,缓解水淹和传质极化。
非贵金属(PGM-free)催化剂:探索以铁、钴、氮掺杂碳(M-N-C)为代表的新型催化剂,旨在彻底摆脱对铂的依赖,这是终极目标但仍面临活性和稳定性的巨大挑战。
总结:催化剂层是燃料电池的“心脏”,其技术核心是材料(催化剂、离聚物) 与工艺(涂布技术) 的深度融合。每一次材料体系的突破和制备工艺的革新,都直接推动着氢燃料电池产业向高性能、低成本和长寿命的方向迈进。
关于驰飞
驰飞的解决方案是环保、高效和高度可靠的,可大幅减少过量喷涂,节省原材料,并提高均一性、转移效率、均匀性和减少排放。为企业提供围绕功能涂层的全套解决方案及长期技术支持,保证客户涂层稳定量产;针对特殊器械涂层需求,提供涂层定制研发服务;提供各类涂层代工服务。
杭州驰飞是超声镀膜系统开发商和制造商,产品主要应用于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喷涂、薄膜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微电子、半导体、 纳米新材料、玻璃镀膜、 生物医疗、纺织品等领域。
英文网站:CHEERSONIC ULTRASONIC COATING SOLUTION
驰飞提供专业涂层解决方案:https://www.cheersonic-liqui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