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电解槽安全操作与工艺控制全面指南

工业电解槽安全操作与工艺控制全面指南

一、电解槽运行流程

在启动之前,需对水箱、碱罐、电解槽及附属设备进行全面清洗。将原料水加注至分离器中段,启动循环泵进行纯水内循环,持续3~4小时后停泵并排污。重复该过程2~3次,直至排出液体清澈。随后检查槽体表面是否清洁,排除杂物,并测量各部件及对地绝缘性能。

1. 启动与停机步骤

配制浓度为15%的稀碱液,通过碱泵输送至系统,使分离器液位维持在中部。启动循环泵进行2小时的内循环,并调整碱液浓度至设定范围。系统充氮至0.3 MPa后,启动碱液循环泵。

注意事项:
– 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并在电解室内常备2%的硼酸溶液,以应对碱液溅洒。
– 碱溶解过程为放热反应,温度上升将提高其溶解度,因此需分批配制,严格控制浓度,避免因高浓度碱液冷却后板结,造成设备与管道堵塞。
– 添加电解液时应防止沉积和堵塞,运行结束后需用纯水彻底冲洗系统。

工业电解槽安全操作与工艺控制全面指南

(1)启动操作

接通整流柜与控制柜的电源及气源,设定系统压力为0.4 MPa。将补水泵调至手动模式,解除液位联锁,使控制柜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整流柜设为稳流模式,启动后对电解槽进行试送电,观察有无异常(如异响、火花等),并迅速检测电极极性是否正确。

随着槽温上升,在直流电压允许范围内逐步提高电流至额定值。将液位联锁转换开关置于联锁状态,补水泵调至自动补水模式,确保补水系统畅通。槽温达60℃时启动冷却水,氢氧分析仪开始运行。槽温升至80℃后,重新设定循环碱液温度,使槽温稳定在要求范围内。

运行3~4小时后,逐步提高系统压力至额定值。期间需监测极间电压,判断槽内是否异常,尤其注意气液孔是否堵塞导致电解液供应不足。满负荷运行48小时后停机,对电解槽及过滤器进行排污,排尽废液后注入原料水,循环清洗2~3遍,并清洁过滤器。

随后进行浓碱运行,配制规定浓度的碱液,操作同上。在额定状态下运行且气体纯度达标后,方可进行气体输送。运行期间每小时记录直流电流、电压、气体纯度、系统压力及电解液温度等参数。

(2)停机操作

1) 调整氢氧分离器液位至适当高度,避免停机后液位过低。
2) 将补水泵调至手动模式,解除液位联锁,关闭分析仪电源,调零气样流量并关闭取样阀。
3) 将整流电流逐步降为零。
4) 关闭氢氧旁通阀,将两位三通阀切换至排空状态,保持氢氧分离器液位平衡。
5) 将碱液控制温度设为零,缓慢开启氢氧排空阀,逐步卸压至零,最终将系统压力降至规定值。注意防止负压或超压。
6) 按需停止碱液泵运行。
7) 切断电源、气源及冷却水,关闭所有阀门,完成停机。
8) 如遇紧急情况(如短路、爆鸣、电压骤升、气体纯度急剧下降、严重泄漏或循环中断等),应立即将整流电流降为零,切断补水泵及分析仪电源,关闭送气阀与取样阀,打开排空阀。需卸压时,将压力给定值调零,系统自动卸压或手动开启排空阀。

二、工艺条件控制要点

电解槽运行需严格控制气体压力、温度、碱液循环及补水等工艺参数。

1. 压力控制

系统压力通过触摸屏设定。氧分离器上的压力变送器实时检测压力,并转换为4~20 mA信号传送至PLC,经与设定值比较及PID运算后,通过电/气转换器输出0.02~0.1 MPa气信号,调节氧侧气动薄膜阀开度,以稳定系统压力。电动控制系统则直接通过电信号调控阀门开度。

氢氧两侧压力平衡通过差压变送器检测,经PID运算后调节氢侧阀门实现。系统需配备防爆等级的电动设备,并设有超压报警与自动泄压装置。

工业电解槽安全操作与工艺控制全面指南

常见问题处理:
– 压力或差压变送器出现零漂时,调整零点弹簧;
– 变送器内积液需通过排污阀排除;
– 引讯接头堵塞应拆清;
– 参数整定不合理需重新调整PID;
– 阀门磨损需调整或更换;
– 气路积液或泄漏需及时清理修复。

特别提示:电解槽在额定压力下运行有助于降低电耗和气体露点。人为降低压力不仅增加电耗和气体含水量,还会因气流速度升高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务必按额定压力运行。

2. 温度控制

通过调节冷却水量,将电解液温度控制在设定范围内。温度变送器位于氧分离器,信号传送至PLC与设定值比较,经PID运算后调节冷却水阀门开度(气动或电动方式)。

氢侧与氧侧温度通常相差约5℃,因氢气产量为氧气的2倍且导热系数更高,导致两侧热负荷不同。

3. 电解液循环

电解过程中,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在电极处析出氢气和氧气。气液混合物进入分离器进行分离、洗涤和冷却,碱液经冷却过滤后返回电解槽。循环方式分为自然循环与强制循环:

– 自然循环:依靠气泡升力和热推力实现,适用于气液通道宽敞的小型电解槽,无需循环泵。
– 强制循环:现代压力电解槽因极间距小、流动阻力大,需通过碱液泵强制循环,冲刷电极表面并降低含气度。建议循环量为系统总碱量的2倍/小时。

4. 电解补水控制

运行中需持续向分离器补充纯水,维持液位稳定,防止氢氧互串。

压力电解槽通常采用容积泵(如柱塞泵、隔膜泵)补水,纯水送至氢综合塔洗涤段,既洗涤碱雾又预热自身,最终通过溢流和循环进入各电解小室。补水泵的启停由氢分离器差压变送器检测液位,并通过PLC控制。

为防气体或碱液反向泄漏,补水管道需设置止回阀,并每两月检查清洗一次。也可采用无动力补水方式,通过压力平衡水箱实现自动补水,无需人工干预。

驰飞超声波的燃料电池催化剂涂覆系统可制备高度均匀、重复性佳且经久耐用的涂层,因此对这类高难度应用场景适配性极强。从研发阶段到量产环节,其防堵塞技术能精准调控涂层属性,显著减少材料消耗,同时降低维护成本与停机时长。

在燃料电池及电解过程中,驰飞超声波喷涂系统可向全氟磺酸树脂膜(Nafion)等质子交换膜(PEM)电解器涂覆高耐用性、高均匀度的碳基催化剂墨水涂层,且不会造成膜体变形。均匀的催化剂涂层能沉积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GDLs)、电极、各类电解质膜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表面,所用悬浮液涵盖炭黑墨水、聚四氟乙烯(PTFE)黏合剂、陶瓷浆料、铂及其他贵金属。

UAC4000L 超声波膜电极喷涂设备

此外,超声波喷涂技术还能用于喷涂含铂、镍、铱、钌基等金属合金的金属氧化物悬浮液,以此制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聚合物电解质膜(PEM)电解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进而实现负载最大化与电池高效能。全球多家大型燃料电池制造商均在采用超声波喷嘴喷涂均匀的催化剂墨水薄膜层。催化剂溶液不会造成超声波喷嘴堵塞,因而能形成均匀均质的燃料电池催化剂涂层,且在超低流量至生产规模流量范围内,均可实现液滴大小的精准控制。另外,驰飞超声波喷嘴十分适合将聚四氟乙烯等聚合物溶液喷涂到气体扩散层,以增强电解过程中的亲水或疏水性能。

专业的涂层解决方案


关于驰飞

驰飞的解决方案是环保、高效和高度可靠的,可大幅减少过量喷涂,节省原材料,并提高均一性、转移效率、均匀性和减少排放。为企业提供围绕功能涂层的全套解决方案及长期技术支持,保证客户涂层稳定量产;针对特殊器械涂层需求,提供涂层定制研发服务;提供各类涂层代工服务。

杭州驰飞是超声镀膜系统开发商和制造商,产品主要应用于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喷涂、薄膜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微电子、半导体、 纳米新材料、玻璃镀膜、 生物医疗、纺织品等领域。


英文网站:CHEERSONIC ULTRASONIC COATING SOLUTION

驰飞提供专业涂层解决方案:https://www.cheersonic-liquid.cn/